Penglai Mythology
蓬莱传说
web support-Asia Youth Media
we operate in palo alto CA and
Singapore
ph: 65-96623201
fax: 65-64652558
alt: 65-96539476
mail
“美”是“羊大”,可见对古汉族说羊是相当重要的家畜,但遗迹有羊骨是不到七千前的事情,所以“羌”(羊人) “姜"(羊女)这些名称也最多是那么长历史。
姜是个农业族,陕西南部的遗迹姜寨和离开不远的半坡同属于仰韶文化。羌人不吃鱼,但姜太公钓鱼所以姜族没有这个禁忌。羌人死后必须火葬让灵魂跟着焰火升天。姜族是土葬的,相信他们来自女娲黄土造人,死后应该回复成泥土。所以姜族和羌人的关系并不明显。他们同样是神农氏后代,同样学了牧羊,但一个在中国西部接触了中亚雅利安人文化用万字纹做族徽,一个主要在山东河南。
但羌和氐关系密切,而氐人是兼行农牧的,就是“低羌”,一族在山上,一族在山谷平原,但文化传统基本相同。白马藏,白马羌,白马氐,文化基本相同只是地理位置不同引起差异,而白马藏崇拜丛目曹盖,显示三族人都同夏人有某种关系,同姜族一样都是神农氏后代不过各自迁移去了不同地方,发展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姜族没留下多少历史传说,但他们的一个分支周族却留下很多记录,所以中国远古史特多反映周族眼光的内容,也另有些内容反映了神农炎帝族另一分支祝融八族通过在汉水地区定居的楚人的回忆。
甲骨文纪录商王多次征羌方。这些战争同征人方,鬼方,土方有些不同,就是多次获得大批俘虏用作祭祖的人牲,显示商代的羌人还没有方国组织,是散居的游民所以很容易被商军大批掠夺。羌的俘虏也很少用作劳动力,显示他们技术水平低下不容易训练做工,而同其他族战争结束时他们常会献上珍贵贡品,包括美女和训练有素的工匠供给商王使用,显示文化水平同商相当。
汉代的藏羌氐人都用万字纹卍作族徽,这应该是西亚亚利安人东迁进入凉州融入当地土著留下的。亚利安人也进入印度,所以梵文同波斯文希腊文拉丁文都属于亚利安语系,同犹太人弗尼基人的闪米语系明显不同,但藏人的语言不属于亚利安语系;藏缅语系同汉语接近,也就是说藏羌氐人只吸收了部分亚利安文化
周族的女祖姜原在野外踩巨人脚印怀孕生后稷的故事,在诗经和其他文献都有提到;伏羲和帝喾的母亲也类似的故事。这显示各风姓族都有这个生殖崇拜传统,巨人脚印代表了祖先的遗留痕迹,刚成年的女子踩了,再去同男子野合受孕,和有戎氏的简狄行浴吞蛋受孕生契是同类概念,反映了海边来的风族和已经在内陆的有戎族的不同习俗。祖先是巨人,显示姜族周族同防风氏一样源自封巨族,而周族姓“姬“,就是“巨“字加了个女字边。
周人发源地的地理位置现在已经很难确定。春秋元命苞:“周本姜嫄遊閟宮,其地扶桑,履大跡生后稷。”鲁颂·閟宫:“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毛传: “先妣姜嫄之庙。“孔颖达疏:“盖以姜嫄祈郊禖而生后稷,故名姜嫄之庙“.齐安陆王碑文注引《春秋元命包》 孔子曰:扶桑者,日所出,房所立,其耀盛。苍神用事,精感姜原.说事情发生在山东半岛,被鲁国官方记录下来的诗可能是当地民歌所以周颂和其他国没有。
山海经有:“西南黑水(“黑水”其实是黄河某一支流水清没有泥沙,流入黄河处一边是黄水,一边不黄看上去像是黑色;常提到“流沙”其实就是水多泥沙的黄河)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 “这些对我们定位没什么帮助,但看到那里农产丰富而且有素女就是有丝绸业。淮南子地形篇:“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山海经·海内经:“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 大暤爰过, 黄帝所为。”“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爯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也无法令我们确定建木和都广之野在哪里,但提到大暤黄帝氐人國就有点用处。各零星资料都告诉我们大暤黄帝后稷羌姜氐姬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都是风姓族人。
山海经这一段却给了我们一些方向指引:“跂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大踵国人大脚大,应该就是防风氏巨人族,跂踵国就是孔子获麟的大野/巨野,位置在鲁国的西边,所以东边欧丝之野就是后来的鲁国一带,是肥沃适合农桑经济的地区,也就是夏代防风氏蒙山氏居住的地区。三桑,建木,都是长百仞无枝,就是巨人族的通天柱。淮南子说后稷垄在建木西,而三桑/建木在欧丝之野之东,也就是说山东河南交界地区的大片平原就是都广之野,欧丝之野,跂踵国巨野,氐人国等等,也就是是风姓族玄女族和后来周族耕种纺织的地方。周人后来因为太康失国的动乱才西迁去山西陕西一带。
山海经跟着说“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平丘在三桑东...。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务隅之山又称巫闾之山,鮒鱼之山,这些零星信息同"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爯人,人面而魚身"“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后稷垄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都显示一些崇蛇崇鱼古族包括风姓族人,同周族先祖有关在同一地区生存。
当时后稷族称有邰氏。到唐朝那时,邰氏还是主要繁衍于山东半岛北部平卢一带。春秋时鲁国,齐国国都都有稷门,战国时齐国设立稷下学宫就是在稷门那里。这些都是因纪念后稷留下的名称。於陵古地名在今山东周村及邹平东南。尧舜夏朝为於陵国都城。商朝逢伯陵都城。西周至春秋一度为扶馀丘国都城保留务隅名称。汉代朝鲜有扶余国是山东移民建立的,济州也是扶余人建立所以济州岛以齐/济为名。
左图是在南非发现的一个巨大脚印,应该是很古时代的人雕刻的,经过多年风化已经看不到工具痕所以好像是天然形成
人方 - 玄妻
甲骨文纪录商多次同东边的人方战争。纣王征东夷应该是其中一次,他虽然大胜,商的国力却因此大大削弱。不久后周武王进军牧野,加入商军的东夷战俘临阵倒戈引起全面崩溃,从此改朝换代。
“人“就是“仍“”任“;人方就是夏代的有仍氏,周朝的任族。周文王的母亲就是任族人称为“太任”。文王的祖父太王为了避开戎人,带领族人迁移到陕西南部的周原,向商王称臣,他的幼子季历作了任族的女婿,地位提高超越了两位哥哥泰伯虞仲成为继承人,还被商王委任为方伯征讨周围部族。任的主要封地在山东宁阳一带,春秋时还有同鲁通婚,但太任大概来自山西南部一个分支,所以诗经有: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仲”的意思可以是“二女儿“,也可以是"旁支“。值得指出的是挚是尧的哥哥因为统治不好让位给尧,挚仲氏可能是他的后代。
有仍氏的历史悠久,吞蛋生商祖契的简狄属有戎氏,这应该就是有仍氏。吞蛋故事很古老,而她算是高辛的妃子之一,显示那时有仍氏同高辛氏通婚。从吞蛋野合受孕这个情节看,那时代还很原始,不会有正宫妃子这类皇家规范,也不会有吕氏春秋里简狄姐妹供奉在高台上,吃顿饭还要有敲钟打鼓这类仪式。这些都是后代追加的。秦的女祖女修同简狄一样吞蛋受孕,不过故事不提到行浴却提到纺织,而牛郎织女故事提到行浴纺织,不提到吞蛋但有玄鸟造桥的情节,这些都是玄女族生殖崇拜的例子,吞的蛋来自玄鸟也就是商族图腾燕子。《黃帝問玄女戰法》 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玄女也... ],明确显示玄女族的鸟图腾。素女也是出自同一养蚕纺织族的所以素字有半个丝字,同素女关系密切的炎帝有几种同桑树有关的故事也是这个原因。这些族都是玄女族的分支。炎帝黄帝高辛大禹都是玄女族女婿。
古籍也常提到有莘氏。大任被称为有莘氏女,大禹的母亲修己,伊尹的母亲也是。看族名应该是高辛的后代,是高辛族和有戎族通婚产生,所以也是玄女族分支。挚和尧都是高辛的儿子,所以挚仲氏是有莘氏的一部分。夏,商和周都是同有莘氏通婚得到支持后才成功建立朝代的。
屈原写王亥故事把有易写成有狄,后来的仪狄酿酒给禹喝,显示“狄”是个常见的名称,所以简狄仪狄应该是出于同一家族,而且同防风氏后代长狄,黄帝后代白狄都有关系。“狄”从“火”也从“犬”,显示这家族又同炎帝和犬戎有关,是炎帝做玄女族女婿留下后代中同犬族通婚产生的部分。山海经有”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也说是犬戎来源同崇龙族有关。犬戎在周朝是到处分布的游牧族,多次同周和各方国战争。西周末幽王征申在骊山遭犬戎袭击战死,东周时好养鹤的卫懿公也是被犬戎杀死,都是在中原地带。
犬戎源自东夷之一的畎夷,夏商时期在山东,后来才向西扩展。有趣的是女修的后代伯益同犬戎有某种关系,显示在“犬丘”这个地名中,他的赢族在夏商时代不断西迁,山东曹县、河南永城、陕西兴平、甘肃天水都称为“犬丘”。曹县又称景亳蒙亳北亳曾经是汤击败夏以后的都城。伯益后代秦族在陕西甘肃同西方戎人多年战争,到周朝才巩固基地成为诸侯。秦被周诸侯称为虎狼之族就是因为它源自畎夷犬戎。赢是黄帝的儿子青阳即少昊的姓,他领导九黎族即九夷,可以是黄帝派他去做女婿,也可以是黄帝自己做女婿生了儿子后离开。故事说“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后来生下少昊。皇娥是养蚕族公主所以纺丝织布,桴木并不是水上浮动的木筏而是扶桑,遇到白帝子是在桑林参加生殖崇拜仪式受孕,儿子开创少昊族,后来青阳做族主也就有少昊的名称和赢姓。更后来伯益被封在费地接收了赢的姓。山海经:少昊乳颛顼于空桑 。古乐: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颛顼之墟是河南濮阳,就是他在空桑崇鸟少昊族出生,后来去崇龙族做女婿领导。吞蛋生秦族先祖大业的女修是颛顼孙女。(通常认为大业就是舜的法官皋陶。梁玉绳反对“秦为赢姓始自伯益,故以伯益为首。皋陶为偃姓,当为英、六诸国之祖,秦与皋陶无涉。”不过伯益被舜赐姓赢,他爸爸当然不姓赢,所以两人不同姓不妨碍他们是父子,梁的说法不攻自破。
山海經: 海外南經-“狄山,帝堯葬于陽,帝嚳葬于陰“可见狄山相当有地位,而水经注·瓠子河《山海经》曰:' 尧葬狄山之阳。一名崇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歷唐尧於崇山兮,过虞舜於九疑(一般认为九疑在湖南,但我认为九疑就是九夷。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李斯諫逐客書“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 可见九夷是地名也是族名,孔子心目中的地点当然是在鲁国,汉中的地点是夷族西迁后才有的,更有迁移去湖南的。舜去世的地点九疑就是孔子说的九夷)崇山也是禹的父亲鲧被称崇伯的地望,《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也证实狄山/崇山的重要性。
一个有关高辛帝的传说是他的龙狗盘觚立了军功娶了他女儿,而且化人几乎成功变成人身狗头,是犬戎的祖先。从故事可以看出犬戎同高辛族通婚,虽然有点不入流还属于野蛮族群。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有仍氏同犬戎同一来源,不过有的后代比较文化,有的比较原始。后来有仍氏也长期同夏族通婚,启,太康,相,都有“玄妻”;另有一位玄妻嫁给夔的儿子丰豨。这名称显示有仍氏像涂山氏一样是玄女族的分支。这个老牌丝绸养蚕族吸收了多位外来女婿包括黄帝伯陵高辛尧舜禹挚益盘觚,产生了多个分支到处迁移。
诗人闻一多曾经写过这一段故事
启得万下淫于声乐,作九歌。其妻有仍氏女,默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日玄妻。子太康盛之, 遂叛启,逃于洛泊,御玄妻以从,故又称洛缤, 一曰亦妃,曹植所谓赋洛神者也。启征之,不胜。益之支庶有穷后界,乘太康之难而攻之,杀反康而娶玄妻,有夏遂亡。典臣曰捉,与玄妻通, 易与其家众结谋叛男,会界出猎,相率距之于 河滨而杀之,遂娶玄妻而代翌有天下
这给了“太康失国”一个不同的解释,太康不回家不是因为留恋打猎快乐忽略朝政,而是他同爸爸的妃子私通,两人一起逃走。这个故事讲下去后羿杀封豨夺玄妻的片断改成后界杀太康,(界可能是羿写错了)以后的情节基本不变。闻先生这个历史片断的来源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似乎不是他自己虚构的小说而是有某种历史资料的;至少太康失国的情节比较合理,不像史记尚书里面,因为夏的史官要遮盖国家丑闻,写成含糊不清似是似非的样子。"其妻有仍氏女,默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日玄妻。"来自左传不过是叔向妈妈的话,对儿子有个妖艳的妾不满,讲的是封豨玄妻。“逃于洛泊,御玄妻以从”来自尚书五子之歌“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因为五子的妈妈就是启的老婆。能把这些隐隐约约的言语拼出一个皇家丑闻,似乎是因为闻一多对《九歌》的认识:
韶舞是夏人的盛乐,或许只郊祭上帝时方能使用。启曾奏此乐以享上帝,即所谓钧台之享。正如一般原始社会的音乐,这乐舞的内容颇为猥亵。只因原始生活中,宗教与性爱颇不易分,所以虽猥亵而仍不妨为享神的乐。也许就在那次郊天的大宴享中,启与太康父子之间,为着有仍二女(即“五子之母”)起了冲突。事态扩大到一种程度,太康竟领着弟弟们造起反来。
汉扬雄《百官箴·宗正》:“昔在夏时, 太康不恭, 有仍二女,五子家降。”应该是说同一件事:太康居然同两个后母私通,还有五个弟弟支持他反叛所以被爸爸废为庶人。尚书五子之歌不同说法,是太康灭亡后五个弟弟悲痛求责,但五观/武观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五个人很难确定,五子可以是第五子的意思,名五观或武观。带着后母去黄河是两个故事共同点虽然意义很不一样。五观据西河叛乱,同太康带后母逃走启派兵讨伐,是否同一件事也是很难说的。闻先生说韶舞猥亵有旁证:《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就是因为万舞虽然是军事祭拜仪式,却含着性爱意义,子元希望寡嫂看了心动。
太康的孙子后相也有个玄妻。羿被杀后寒浞追杀傀儡国君后相,玄妻逃回娘家有仍氏生下遗腹子少康,作了邻族有虞氏(舜族)的女婿获得田地军队,又得到原来是后羿大臣的糜帮助,兴兵攻击寒浞的两个儿子,恢复了夏王朝,这就是少康中兴的故事。玄妻逃回娘家这个片断是否启发了后来的作者发明嫦娥奔月故事,现在也已经无法肯定了。用历史眼光看,寒浞杀后羿煮了他的肉给后羿的儿子吃(左传),比嫦娥逢蒙杀羿煮了自己吃(天问),更符合我们对古事的认识:母系社会中父子关系是很淡的,所以禹生子不顾三过家门不入;如果后羿的儿子肯吃爸爸的肉,表示他放弃效忠前朝接受新领主,就能饶命不死,他不愿意所以被杀。出身于有仍氏的少康,因为母族有山东河南一带的有虞氏,糜等友好族群支持,所以能成功中兴。
Penglai Mythology
蓬莱传说
web support-Asia Youth Media
we operate in palo alto CA and
Singapore
ph: 65-96623201
fax: 65-64652558
alt: 65-96539476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