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lai Mythology
蓬莱传说
web support-Asia Youth Media
we operate in palo alto CA and
Singapore
ph: 65-96623201
fax: 65-64652558
alt: 65-96539476
mail
五帝是战国阴阳家发明五行学说后才有的概念,同五方五色配合,就是东方木青帝伏羲,南方火赤帝神农,西方金白帝少昊,北方水黑帝颛顼,中央土黄帝轩辕。五行相生又相克,还同朝代交替相合,如汉代秦是火克金,所以刘邦起义时杀了一条蛇就是赤帝子杀白帝子。这类学说随便看看好像琳琅满目很能自圆其说,深究一下常是漏洞百出。比如上面列出五帝马上产生一个“谁是三皇“的问题,因为如果是伏羲女娲神农,他们就不能又在五帝中,所以又有黄帝少昊颛顼尧舜是五帝的说法。说到后来这类学说是不能太认真看待的。
甲骨文里的帝概念是先王祖先神,所以每个商王受祭奠都称为帝某某,包括纣王帝辛。一些传说人物如王亥,上甲微也在卜词内出现,这些根据其他资料可以认出是有实际事迹,真正有存在过的祖先。多次提到的高祖俊,也就是山海经中多次出现的帝俊,就不那么肯定了,因为说他发明了什么什么东西,生了什么什么后代,都不够具体。也就是说他以“神“的身份存在,但不一定有这个“人“。
黄帝不但多次出现在各种古代文献包括山海经中,他的“神“身份还得到考古证据支持:国语展禽(柳下惠)说“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顓頊,郊尧而宗舜“,得到考古实物印证 :齐威王鼎上铭文“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克诚,其唯因齐,扬皇考昭统,高祖黄帝,迩嗣桓文,朝问诸侯,合扬厥德“。有虞氏即舜族,在周的主要封地是陈,后代一支田氏迁去齐国后来篡位,所以威王拜黄帝。展禽接着说夏后氏即禹族也拜黄帝,第一句既然有考古印证,我们对第二句也就多了信心。舜是尧的女婿,舜拜黄帝尧应该也是,所以至少在4500年前中原的统治阶级已经在拜黄帝;至少他们都相信有这个“人“存在。
黄帝和伏羲一样被描述为人面蛇身,尾交首上,也就是和风姓族同一图腾。尾交首上包含着“始终合一,有无相生“的思想。这个思想多古老我们无法判断,但从甘肃西坪出土的这个陶瓶看来,至少有七千年的历史,而且同西亚 uroboros 自吞尾蛇相似。
“帝”这个字本身有点学问,甲骨文的图形来自捆绑
茅草做成一个
神像,而这是一个中国和欧洲都有的古老传统就是左传提到的“包茅缩酒“:用茅草包扎做成神像,倒酒上去被草吸收,象征神喝酒。英国西南部的 Cornwall 现在还有一个 Crying the Neck 典礼庆祝丰收,其含义是:种谷物的田地有个谷神,收割庄稼时谷神会躲避,收割到最后一束时谷神还在里面,所以把这一束捆绑做成神像让大家膜拜,最后烧掉让他升天。
“黄“字也是有点奥妙的;甲骨文中有两个写法,一个上面是个箭头,一个是草头。从它同“帝”的类似可看到它也是表述一个用草捆绑做成的像。上有箭头是因为这种像用来做射箭的靶子,因为靶子涂成黄色,这个字后来被假借来描述颜色,再后来其他的意义被遗忘了。
“黄'"帝”两个字既然都是“神像”的意思,这情形起源是有个真人因为他身份特殊得到了这个名字,还是这个名字用久了被当作真人的?这个恐怕是个我们永远无法解答的疑问。
山海经提到颛顼的次数同帝俊差不多,黄帝较少些,炎帝更少些,但有些片断如素女琴,帝女之桑只说“帝”但内容明显属于炎帝。青帝白帝极少提到。但史记封禅书中提到秦国拜五帝的历史就很不同:东周初期秦襄公一被册令为诸侯马上“立西畤,祠白帝“。他的儿子文公发了一个梦见到黄龙后“作麒畤,用三牲郊祭白帝“。春秋中期秦宣公作密畤祭青帝。到灵公作吴阳上下畤拜黄帝炎帝已经是战国了。50年后献公建栎阳畦畤还是为了祭白帝。奇怪的是,秦的女祖女修是颛顼的孙女,但一直没有祭黑帝。白帝少昊是赢姓的先祖,舜代的伯益正式被封为赢姓封地在山东的费,但女修生伯益的父亲大业是吞蛋无父生子所以说不出父系祖先是谁,颛顼是母系的祖先,而“少昊乳颛顼于空桑”,所以理论上说觉得少昊更重要是可以理解的,但颛顼完全被官方忽略,说明了后来的史书反映的思维可能和被描述的当时人思维很不一样,就是说发展中的秦国不但没有当颛顼是同其他四帝同样重要的黑帝,甚至不觉得自己是他的后代,但后来的史书却用了不同的一套官法理论,是后来的学者们建立的。山海经“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淮南子》曰:'后稷龙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为鱼“显示崇蛇族因为水灾被逼逃难去崇鱼族那里同他们联合生活。有这种复杂背景,后代有各种不同拜祖先方式也可以了解。
跟有巢氏,燧人氏类似,黄帝的故事有些很笼统如巡行天下发明什么什么,有些就比较多具体内容如同蚩尤大战,
《山海经》-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 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虽然是神话却非常具体;打败蚩尤后拍儿子青杨去管理九黎族,嫘祖去世以模母为方相等等也是。多数神农的故事比较笼统如尝百草烧山播种等等,但炎帝的故事就比较具体了,所以神农其实是个“氏”,把一族多代的发明都算在一个人物的头上。黄帝炎帝的事迹就比较具体属于某一个体人物,虽然人物还是可能虚构或包括了别人的功绩。
帝喾有时算在五帝内,但他的故事特别飘渺如妻子曦和生十日常曦生十二月等等。他在帝系里被当作尧,后稷和契父亲是很有问题的,因为三人的妈妈都是无夫生子,所以他们其实是知母不知父的,被当作是神迹出生父亲是天帝,就是同西方的处女生子同样的思维。但因为尧舜时代之前的天族是高辛族,族主就是天帝,所以以后的作者就把他拉来放进族谱里了。他有些事迹同舜差不多,有些同帝俊差不多,其实不过是各族联姻,后代把父系母系的故事放在一起。比较可靠的还是展禽说周族把帝喾当作自己的天帝祖先,其实不过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起源男祖先到底是谁,只知道女祖先和她的儿子稷,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因为他们想不出什么更重要的祖先,不像有虞氏回忆比较久远所以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大禹做涂山氏女婿成为大族,回忆就没那么长远,所以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沿用舜族两个远祖加上自己族不久前的两位领导。周族连这种借用机会都没有,只好笼统说远祖是某天帝。商人比较有点历史记载,禘舜郊冥,虽然没黄帝顓頊那么久远,祖契宗汤也比禹族周族回忆鯀禹文武远了一点。
Penglai Mythology
蓬莱传说
web support-Asia Youth Media
we operate in palo alto CA and
Singapore
ph: 65-96623201
fax: 65-64652558
alt: 65-96539476
mail